校友動態

職場達人-德霖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黃玓曼遇伯樂 抓緊機會學習

登錄時間:2018-07-14

本文轉載自2018年7月14日 工商時報 吳瑞達

學校畢業投入職場,從媒體人一路轉進,待過學術單位、黨營機構、民營企業、其間屢遇貴人,現在則是個作育英才的老師。她,是黃玓曼。

黃玓曼,一個20歲從世界新聞專科學校(世新大學前身)一畢業,就開始在台灣跑新聞的年輕女孩,曾一度是國內新聞界最年輕的新聞採訪中心政經組召集人,深得長官倚重,前程看好。

但是,25歲那年,她卻決定赴美念書,隨夫婿旅居美國8年,直到2000年舉家返台,她也準備重返新聞舞台時,卻遇上台灣歷史的轉折點─台灣首次政黨輪替。

此時,她決定放棄重返新聞媒體的機會,在江丙坤團隊的邀約下,進入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(國民黨智庫)擔任新聞公關。一反過去角色,成為服務新聞界的智庫化妝師。

隨後,她陸續轉戰非營利事業組織、民營企業,並在年近知天命之際,又轉身成為大學教授,是一位學生評等幾近滿分的熱門老師。這樣巨大的工作職場轉變與發展契機,黃玓曼表示,完全來自於「遇到問題,面對它,解決它」的處事原則。

2000年進入國民黨智庫服務,4年後,她在前中鋼公司董事長王鍾渝推薦下,轉戰非營利事業機構,在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擔任祕書處主任、副祕書長,負責安排台美企業互相投資合作、雙方經貿官員非正式交流與互訪等。

回憶那段忙碌但快速成長的歲月時,黃玓曼說:「做事情,人要勤勞。做對事,方向重要。做成事,要懂藏拙!」

在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7年後,未滿50歲的她,突然萌生退休念頭,離開了策進會。可是僅僅逍遙兩個月,在去美國遊玩一趟回台後,南僑集團董事長陳飛龍的一通電話,打動了黃玓曼,她進入南僑企業,擔任陳飛龍的特助,開始學習民營企業的經營模式。

從非營利事業進入營利事業,思考的模式不同,做事的方法也大不同。她說,陳董是一個天才型的企業家,擔任他的特助要會玩會吃!因為陳飛龍總是帶著他的幕僚群到處吃吃喝喝,從吃喝中,細膩的陳飛龍總能觀察到客戶的需求、市場的需求,然後適切的供應需求、創造市場。

3年前,因身體健康因素,她離開競爭激烈的民營企業,開始將豐富的職場實戰經驗化作教材,在大學殿堂中作育英才,一堂堂結合理論與實務的企管課程,總讓學生聽得欲罷不能。

有次在課堂上,同學發問:「老師您信手捻來,總有說不完的個案,可以跟我們分享您的工作經歷?」

她答覆學生:「我比別人幸運,經歷過完全不同的工作,我遇到的老闆都是社會上成功的企業家,跟在他們身邊,比別人更有機會看到決策過程的深度與廣度,這些卻讓我更加努力學習與吸收,要求自己一定要壯大自我的內涵與能力。所以,每次當機會(工作)敲門時,才能聽到敲門聲,打開大門,迎接機會與挑戰。」

每一個階段的工作,總是會帶來不同的學習與成長。若要細說人生中的伯樂,她微笑回答:「王鍾渝先生的提攜,讓她終身難忘;辜濂松先生的授權與信任,讓她尊敬珍惜;陳飛龍先生的智慧與知遇之情,讓她動容感恩。 」

當她以42歲的「高齡」攻讀博士,一邊念書,一邊工作,堅持7年不放棄,終於在49歲生日前夕取得學位,就可以看出她確實是一位不斷學習的職場達人。

達人小檔案

現 職:中華企業研究院副研究員、德霖科技大學、致理科技大學、台北城市科技大學等助理教授

學  歷:世新大學、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及管理學博士

經  歷:新聞晚報、大華晚報、太平洋日報、環球日報、大成報政經副主任、美國奧華時報資深編輯、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、中美合作經濟策進會、東亞經濟會議台灣委員會顧問、美國馬里蘭洲駐台經濟辦事處代表、中華民國企業經理人協會、南僑集團董事長特助

達人座右銘

遇到問題

面對它,解決它

學成回台18年,黃玓曼有4段工作經驗,每一段的轉折,看似無縫接軌,其實是因她不斷的鞭策自己,要努力學習。遇到困難不好解決時,要能修補不足的知識,加強自己的應對能力,才能在每一次面對轉換職場時微笑以對。她說:「遇到問題,就是要去面對它,解決它。」

(工商時報)